代化镇康顺社区属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为康顺小区和福顺小区,辖区总面积38876平方米。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这里见证了众多家庭命运的转折。自2016年起,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推进,来自斗省村、斗篷村、代化社区等多地的384户共1956人陆续迁入,其中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达95%。
(康顺社区六月六活动)曾经,这些居民生活在大山深处,饱受“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发展举步维艰。2015年,代化镇决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为他们带来了希望。2016年,康顺小区的16栋安置房拔地而起,率先迎接了257户搬迁户;2017年,福顺小区建成,127户居民也顺利入住,至2018年,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社区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利用安置点附近闲置地打造“微田园”,28.2亩土地被平均划分给有意愿的搬迁户,既解决了“菜篮子”问题,又留住了乡愁。2022年,社区筹集资金新建集中办事场所,还配备了锅碗瓢盆等用具,方便群众操办红白喜事。
(康顺社区端午节包粽子)就业是民生之本,社区引进3个扶贫车间,涵盖服装加工、雨伞产品组装等产业,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像留守妇女莫鲜花,从斗省村搬来后,在海枫科技有限公司务工,实现了照顾家庭与增加收入两不误。社区还引导居民入股合作社参与蛋鸡养殖项目,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康顺社区第一书记艾玉云利用晚上时间到群众家中走访)在文化建设方面,康顺社区也成绩斐然。吹唢呐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深深植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康顺社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搬迁社区,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很好传承。它不仅是节庆、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上不可或缺的音乐表达,更是少数民族文化身份与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康顺社区的唢呐演奏,融合了代化斗省等地方的民族风情与音乐特色,旋律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祖先的追思。吹奏者以精湛的技艺,通过指间的跳跃与气息的吞吐,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康顺社区布依族枫香染,是一种独具匠心的民间艺术,它以枫香树脂为防染剂,通过复杂而精细的工艺,在洁白的棉布上绘制出绚丽多彩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取材于自然,如花鸟鱼虫、山水云雾,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美好。枫香染的制作过程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从采集枫香树脂到煮炼、调色、绘图、浸染,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枫香染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更是展示民族风情和艺术魅力的瑰宝。
(布依族枫香染)党建引领是社区治理的关键。2023年6月,长顺县福家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打造“红色物业”,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康顺社区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让社区更加和谐有序。此外,社区还开展义务植树、义剪、禁毒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如今,走进代化镇康顺社区,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文化广场上居民们欢声笑语。越来越多学生考入大学,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康顺社区从一个贫困山村蜕变而来,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成为易地扶贫搬迁与社区发展的成功典范。
图文|黄静
编辑|杨玉洁
一审|李良科
二审|杨如禹
监审|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