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甘肃】
□ 陈广江
近日,河南商水县的苏女士反映,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商水县粮食局脱贫攻坚小组”工作人员在基层开展工作时,在她家饭馆欠下了近三万元餐费,至今讨要无果。对此,商水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已和相关人员对接此事,并催促处理,将分批还清。目前,县纪委监委已经受理此事。
吃饭“打白条”拖垮饭店的现象,一度并不少见。究其主因,不是没钱,而是“新官不理旧账”。从相关案例看,媒体曝光后,多年的欠费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这也说明,“单位困难没钱”“报销需走流程”等说法只是借口,逃避责任、缺乏担当才是问题症结所在。
本次事件亦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据报道,当时小组成员、餐费签字人之一的朱某军明确表示,之所以迟迟不还钱,是因为县粮食局换了领导,耽搁了结账。而当时的领导,已于2023年8月因违纪违法问题被“双开”。
与其他吃饭“打白条”事件不同的是,从报道看,此事基本不涉及违规吃喝问题。脱贫攻坚小组在“定点饭堂”用餐,吃的都是家常菜,人均消费也不算高,这种因工作需要产生的合理费用,按理说不难报销。
从工作性质上看,更不该长期拖欠餐费。脱贫攻坚帮扶小组吃饭“打白条”,餐费拖了四五年都不还,把小本经营的商户逼得走投无路、关门停业,涉事单位就不怕影响形象吗?连工作餐费都拖着,对“帮扶小组”来说是一种讽刺。
“新官不理旧账”,既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旧账”不是某个领导干部留下的私人问题,而是政府的一种承诺和责任,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担其责,对“旧账”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回避矛盾,只会带来更大的、新的不良影响。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到任前已经存在且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消极回避、推卸责任,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应纪律处分。这一规定的相关情形就是对“新官不理旧账”的法规化表述。
事实上,“旧账”本身就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水平和思想作风的试金石。与其被动拖延,不如主动担责,在解决“旧账”中建立“新功”。否则,相关部门就应启动追责问责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连脱贫攻坚小组多年前的工作餐费都长期拖着不还,大家会怎么看、怎么想?
涉事单位及相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催促处理”“分批还清”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不得不说,这种“态度诚恳、行动迟缓”的应对,何尝不是一种久拖不决、消极回避的体现?餐馆方面之所以坚持一次性把钱还完,恰恰是因为其已伤透了心,不再相信这种说辞。
总之,面对68张“白条”,尽快还清“旧账”才是硬道理,至少要拿出“时间表”,别一再透支政府公信力了!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