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执行终结是指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6:39:47    

执行终结,是指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使执行程序无法或无需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其特征包括:

发生了特殊情况,执行程序没有必要和不可能继续进行;

执行程序永远停止

以后也不再恢复执行程序

终结执行的权利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1. 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2. 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3.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4.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5.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6.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需要注意的是,因撤销申请而终结执行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内再次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执行终结是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目前司法实践的需要。通过执行终结,可以有效地节省司法资源,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最新消息】紧急上线!“北京静态交通共享停车”小程序新增应急避险停车场筛选功能
2025-04-12 18:41:00
维持原判!“9岁女孩被老师砸伤案”二审宣判
2025-04-10 11:24:00
离婚约定房产赠与子女能反悔吗?法院:离婚协议中约定的赠与不能单方面撤销
2025-04-09 17:54:00
春风为号,利剑出击——神木市法院异地集中执行战果再显!
2025-04-08 11:28:00
成都双流法院调解促执行,十年纠纷一朝解
2025-04-07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