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敌人,使敌方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本计是对《孙子兵法》中虚实原则的另一种运用。其基本特点是:假戏真做,真戏假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使敌人难以了解我方的实力和真实意图,从而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无中生有
【计名探源】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两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支越来越少,赶造不及。若没有箭支,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方知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已。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品读】
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攻击敌方,等敌人头脑还来不及清醒时,即被击溃。俗话说:“学百样不如精一行。”“无中生有”对今天的企业经营也有许多的借鉴意义。多元化经营虽不失为经营之良法,许多企业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但世事无绝对,单一经营“精一行”,有时也胜于“学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