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差异化定位+专业化分工”为导向,推动四大园区形成功能互补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实施“5+3”专业招商工作体系,以“产业生态联盟+头部企业+数字援青”组合策略招大引强;率先出台各类专项扶持政策,有效提升企业落户积极性和发展信心……创新探索“高原绿电+智能算力”发展模式,构建绿色数字产业新生态,力争成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板,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正在全力以赴。
协同构建算力产业新版图
全国首个“风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实现绿电直供比例达80%,建成全国首个云计算调度智能集群,算力效率提升30%以上,新华三青海图灵小镇项目已正式落户。
依托高校优势优先发展超算智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分中心填补西北高校超算空白。设立算力应用创新中心,形成“数据—算力—算法”闭环生态。联合高校成功研发藏汉双语多模态AI芯片,推动数字技术与民族发展深度融合。
依托青海光伏硅材料优势,发展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延伸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大力发展运用存储芯片等专用硬件,布局硅基光电子芯片封装测试产线。
配套储能材料及装备制造,建设锂电池、光伏储能设备及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重点发展适配短时备电需求类项目。
西宁开发区科学布局,协同构建算力产业新版图。截至目前,已建成3个重点算力中心项目,机架规模达7038架、算力突破万卡,初步形成区域性算力集群。
力争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典型样板
作为青海“算力元年”核心承载地,与华为、阿里云共建国内首个云计算调度大规模智算集群,与中科曙光推进信创生态适配基地及2025绿色算力生态大会筹备,与新华三“青海图灵小镇”规划万卡级绿色数据中心。充分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赴京沪等地开展“数据援青”推介活动,在第二届绿算推介会成功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71.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发展,引入青海蓝算等企业,通过“标注实训+算力补贴”形成“东数西训”模式,预计全年带动就业2000人。
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算力发展和应用的通知》等专项扶持政策,在用地、绿电保障、算力补贴以及针对算力产业新兴形成的工种岗位就业支持等方面先行先试,提供“一揽子”支持,有效提升企业落户积极性和发展信心。
全力推进“绿电直供+储能调峰+智能温控”技术攻关,使数据中心PUE(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2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成为国内领先的“零碳算力”先行区。积极探索“绿电驱动绿算、绿算反哺生态”发展路径,带动光伏、储能等上游产业投资。2023年至2024年累计投资超234亿元,形成“引进一个龙头、辐射一串产业”的乘数效应,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
眼下,西宁开发区正以可复制的“绿电+算力”模式,不断将“高原绿电”转化成“高原绿算”,聚焦高原生态监测、清洁能源调度、盐湖产业等特色领域,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算力应用场景,让算力真正赋能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一个“算力赋能产业、绿色引领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在加速呈现,将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全国“东数西算”工程提供低碳转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