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评论员 龙敏飞
近日,滇港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介会在昆明举行,中医药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共话产业前景,共促优势互补。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上,云南既有资源优势,也有一定的科研支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等“国字号”科研机构,省内众多科研力量及云南白药等一批龙头企业,构筑起云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科创矩阵。
文山三七产业园区。云南日报记者 张文峰 摄
创新,一直都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强劲动力。云南积极探索、不断前行,出台《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实施中药材科技创新工程。在科技引领驱动下,全省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面积达166万亩,三七、天麻、等林下生态种植和仿野生种植绿色有机基地面积逐年增加,更具竞争力的中药产业版图在云岭大地逐步成型。
成绩值得肯定,但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仍需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一方面,要努力构建中药材科技支撑体系。健全支持中药材科技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政策,制定重大课题研究计划,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支持医疗机构参与中药品种的二次研发等。另一方面,要加强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中药材人才培养计划,用好腾冲科学家论坛这一机制、平台,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
科技之光照亮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只有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才能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福祉贡献更多“云药力量”,让千年云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