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对传统汽修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据天眼查数据,东莞近三年注销停业的传统汽车维修店已近四百家。不可否认,传统汽修店正面临着“不转型即被淘汰”的艰难抉择。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技术授权壁垒、技术迭代迅速、技工资质欠缺等问题是限制传统(燃油车)汽修店转型的主要障碍。但同时,仍有不少传统汽修店积极求变,转向新能源维修领域,试图在行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抢占新的市场先机。
面对能源和汽车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汽修行业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东莞市业内人士及技工院校专家表示,需从提升技能、优化营销、强化政策支持三方面发力破局,推动传统汽修行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其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开辟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东莞一家新能源专修店的技师正在紧张地工作
燃油车汽修店面临生存挑战
“六年前换了电车,只需偶尔保养空调、补漆美容,省心多了。”3月28日,在东莞佳航新能源专修店内,冯先生正在等候维修技师给“爱车”进行健康检测。相比之下,油车车主张先生则诉苦道:“油车得定期换机油,还得频繁检查、保养维修,除了花钱,还得搭进去不少时间。我之前常去的那家汽修店都倒闭了,现在还得重新找地方修车。”
车主们的这些经历,反映出新能源汽车时代维修市场的微妙变化。以东莞为例,截至2025年2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增至约32万辆。汽车行业格局的变革,预示着汽修行业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据天眼查数据,近三年间,东莞有近四百家传统汽车维修厂注销停业,传统汽修店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一家传统汽修店员工正在进行轮胎检修
25日上午,记者来到莞城街道的一家汽车美容维修店。该店老板告诉记者,她经营了17年的老店,近几年生意下滑趋势明显,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来维持生计,“我们现在的行业现状,就是十家店有七家倒闭。”同样,素有“万江汽修一条街”的金龙街如今的燃油车汽修生意急转直下,“好几家店都倒闭了”。
金龙街上的福铭名车汽修的严氏兄弟俩已在街上开了19年。“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收入可观,我们还开了一家分店。近几年新能源车增多,生意越发不景气,分店也在2023年倒闭了。”严先生苦笑着说,目前该店主要依靠油车老客户,但这部分顾客因更换了新能源车,流失速度正在加快。当然,这部分老顾客也有上门询问相关服务,不过目前该店只能为新能源车提供换刹车片、补漆、美容等外围服务。同样,在金龙街上从事汽配服务的威顺蓄电池店店主也表示,汽车行业变革也冲击着汽配行业,现在前来店内采购油车配件的客户大幅减少了。
当然,近年来部分知名连锁汽修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莞城可园路京东养车门店店员坦言,当前门店新能源车业务占比不足10%,多数车主仅选择洗车服务,少数车主咨询维修保养业务。“我们主要靠品牌规模优势勉强维持,但新能源车维修技术储备明显不足。”
三重壁垒阻碍行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浪潮下,传统燃油车汽修店面临生死转型。记者走访东莞莞城、万江等镇街发现,技术授权壁垒、技术迭代加速与技工资质缺口三大难题,正将传统汽修店困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首当其冲就是技术垄断。“新能源车三电系统权限设置极高,我们根本无权处理核心部件。”莞城汽修店严老板道出行业困境。“当前新能源车维修市场已形成4S店垄断格局。”中德技工学校骨干老师杨祥凤指出,连更换手刹片都需要通过品牌专属系统释放电子手刹,没有授权根本无从下手。更严苛的是,部分车企实行“终身质保”政策,非指定维修点保养即丧失质保资格,直接切断转型门店的客源。
新能源汽修教育实训车辆
其次,新能源汽车迭代加速标准混乱。杨祥凤坦言:“不同品牌电路图不统一,甚至小到充电枪的接口都明显不一。”这导致转型后汽修成本剧增。以电池为例,东莞本地电池维修定价混乱,“同一项目报价两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种种原因,导致传统汽修店宁愿选择观望,也不轻易冒风险转型。
技工人才成为制约转型的另一重要原因。杨祥凤也是广东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工考评员。据他介绍,新能源汽车维修须持低压电工证,但传统汽修店的技师多无此资质。因为汽修店自行培养一名合格的新能源技师成本高昂,多数门店选择“等靠要”,不愿自主培养技术人才。这种“挖人替代培养”的思维,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人才荒。
转型先锋突围新能源赛道
面对行业巨变,东莞已涌现一批转型先锋,试图在行业变局中实现“弯道超车”。
25日下午,记者来到莞铭满意新能源汽车维修站,五辆新能源货车正在接受服务。除门口单独的充电桩和洗车服务外,里面还设有油车专用和新能源汽车的专用车位。技工师傅正在新能源货车前忙碌着。
该维修站老板黄先生是2019年进入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6年来,他通过与厂商合作获取多家品牌授权,高薪引进持证电工填补人才缺口,同时拓展二手车销售、租赁等衍生业务,率先突破4S店的技术“封锁”。“面对4S店‘脱保’政策限制客源,我们早转型早占位。”黄先生开启“二手车销售+修车”的运营模式,将二手车的售后服务、洗车、保养等业务实现服务闭环。“晚转不如早转,等客户流失再入场就晚了。”黄先生认为,转型需要投入,也需要取舍,技术与服务是立足之本。
新能源汽修店正在进行洗车服务
杨祥凤对此深表认同。“新能源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汽修行业转型是必然趋势。”杨祥凤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客单价在2000-2500元左右,远高于传统汽修店。虽然新能源汽车坏损率低于燃油车,但充电桩、电池以及空调泵等维修成本高的要5万元-8万元,低的也要6000元-8000元,未来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进入脱保期,转型后的汽修店发展机遇还是很大的。
记者走访发现,新能源汽车浪潮下,新能源车主的个性化改造需求大,部分汽修(配)店将服务转向不受限、不垄断的升级改装领域。在万江金龙维修街,海浪汽车音响新能源汽车改装基地的老板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到店时,黄先生刚与一家音响品牌店达成合作授权,在门口进行合影留念。店内,更是停满车辆,等待改装。“现在汽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一个让人获得精神享受的工具。”黄先生说,虽然新能源汽车故障少,维修频次低,但消费需求却细分了。转型后的汽修店应扩展到新能源汽车可以升级、改造的部件,“像音响这一类设备,不受限于原厂授权,也没有被垄断的领域,就是突破口”。
建议意见
转型破局三端协同发力
针对传统汽修店的转型,中德技工学校骨干老师、广东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工考评员杨祥凤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提出从提技能、善营销、强政策三方面发力。
他表示,首先,新能源汽修店应从自身出发,主动进行技术升级并获取相关资质,督促员工考取“低压电工证”等相关证件。积极参与厂商认证课程的维修培训,获取车企授权,或尝试引入第三方相关技术,降低对车企授权的依赖。其次,通过抖音、美团等平台打造线上矩阵,吸引客流。针对网约车(低成本快修)与家用车(安全保障)需求,制定不同的维修方案。此外,提供电池健康检测、远程故障诊断等增值服务,契合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性,积累维修经验。
技工学校学生正在操作新能源控制系统实训台
杨祥凤还说,目前在东莞设有电工证培训的机构较少,政府鼓励建设并加强监管,同时提供技能技术补贴,加速完善人才证书审核,规范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规则与评分标准,培养壮大新能源技师队伍,服务东莞能源转型发展的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痛点问题,相关部门应推动建立第三方维修资质认证体系,推动车企在确保车主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上公开数据标准。多方合力,共同破局,促进传统汽修行业的转型升级。
行业动态
拥抱新能源,开设汽修班招收首批学生
东莞作为制造名城,技工教育需求旺盛,但职业院校密集分布加剧竞争,“生源少职校多”矛盾凸显。不少职校顺应市场和企业需求,拥抱新能源汽车革命,在汽修专业中开设新能源方向课程。据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副校长彭辉介绍,2024年,中德技工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应用专业,并于该年9月正式招生。
中德技工学校在2024年已招收新能源汽修方向学生
中德技工学校工匠部部长莫怡柳告诉记者,目前,新能源方向师资团队由4名教师组成,其中1名为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技师),其余3名为二级技师。课程兼顾智能化和新能源化两大方向,涵盖电能与三电系统等新能源知识、芯片和AI应用等智能化技术及计算机相关课程。分为以实操为主的技能班和以参加“技能高考”为目标的升学班,学生共计70余人。
记者该校宽敞明亮的汽修实训中心看到,该中心配备有实训台、实训车辆以及各类器械。“我们目前主要将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等作为实训车辆,接下来还会与各大车企合作,获得授权,靶向解决新能源汽修人才缺口。”莫怡柳如是说。
在中德技工学校汽修实训中心,学生小胡是2024年首批新能源方向学生。目前在学习驱动电机与高压控制,空调系统的维修,电子系统控制等专业课程,同时也学习传统汽修相关的洗车保养、拆刹车片、火花塞等基础性课程。曾同学表示,未来开新能源汽车的人会越来越多,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后,不论是自己经营汽修店,还是去汽修店工作都是很好的选择。
文、图、视频 | 记者 秦小辉 实习生 陈绮 韩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