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财险公司一季度经营透视:头部承包八成净利润 近七成企业成本率改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0:13:00    

当前,各家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据统计,一季度,已披露相关数据的85家财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5161.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85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56.06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增66.91%。综合来看,今年一季度财险公司业绩表现优于市场同期,净利润增速超65%。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一季度大灾较少利好财险公司降低赔付。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5年一季度国内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同比明显减少,利好财险公司赔付支出的下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费增速与盈利水平双升的背后,行业马太效应仍持续凸显,头部公司强者恒强,中小险企则在成本控制与业务转型中艰难突围。

头部五家财险公司占据八成净利润

从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摘要的险企来看,一季度净利润排名前五的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和英大财险合计盈利超200亿元,占所有财险公司净利润的八成以上。其中,人保财险一季度盈利破百亿,达到133.09亿元,同比增长81.05%;平安财险实现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减少11.64%;太保财险实现净利润20.39亿元,同比增加5.48%。

同时,85家公司中有70家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部分非上市险企在一季度表现突出。国寿财险以14.03亿元净利润稳居非上市阵营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英大财险,一季度实现净利润7.59亿元。非上市险企中,净利润增速最快的三家险企为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和富邦财险。其中,中华联合财险净利润同比增长2977.78%,增速位列85家险企首位。大地财险和众安在线净利润由负转正,成为扭亏为盈的典型案例。

就保费份额而言,位列前三仍然是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其中人保财险以1816.75亿元的保费收入位列第一,同比增长了4.1%,位列第二的是平安财险,保费收入为852.83亿元,同比增长7.84%,太保财险位列第三,保费收入为633.16亿元,同比增长0.98%。

据测算,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三家公司合计保费收入为3302.74亿元,占据行业64%的市场份额。

老三家之外,国寿财险以308.14亿元的保费收入位列第二梯队首位,成为第二梯队的中坚力量。众安保险则凭借互联网保险优势,保费收入达79.57亿元,同比增长12.29%,成为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财险公司中唯一一家取得双位数增长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财险市场也有部分中小非上市险企实现逆势增长。申能财险在接管天安财险资产后,保费收入环比增长16.09%,一季度以40.76亿元保费排名行业第12位,已经成功挤入“腰部市场”。

与此同时,财险市场也在加速分化,市场另一端,燕赵财险、久隆财险等公司保费同比下滑超40%,部分中小险企因业务结构调整滞后或资源匮乏,面临市场份额萎缩困境。

整体来看,财险公司中,保费正增长与负增长并存,行业前八名险企合计占据82%的市场份额,尾部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成本控制进一步改善

一季度,在保费稳定增长的同时,财险业整体业务成本控制状况也进一步改善。

财险公司的业务成本控制状况主要由综合成本率来体现,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如果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意味着保费收入未能覆盖支出,承保端面临亏损。

一季度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相较去年同期普遍降低,共57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下降,26家公司综合成本率同比表现上升,即68.67%的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有所改善。相比去年同期34家公司综合成本率上升、47家公司综合成本率下降的情况,成本控制实现进一步改善。

其中,国寿财险、英大财险等公司表现亮眼。国寿财险通过优化车险业务结构、提升非车险占比,综合成本率降至行业较低水平;众安保险依托科技赋能,实现精准定价与风险控制,综合成本率下降超5个百分点,推动承保端扭亏为盈。

然而,中小非上市险企的成本压力依然严峻。一季度依然有44家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位于100%以上,其中恒邦保险、前海财险等公司综合成本率高达110%以上。

这意味着行业内超半数公司存在费用率居高不下或赔付管理低效的问题,仍需加强对成本和费用的管控。相比之下,头部公司对于业务成本的把控和管理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都在100%以内。

资源分化倒逼转型,降本增效成行业主旋律

整体而言,2025年一季度,财险行业亏损情况呈现显著改善趋势,85家披露数据的公司中,亏损企业数量从去年同期的29家减少至15家,合计亏损金额由8.04亿元大幅收窄至1.6亿元,同比改善幅度达80.1%,凸显行业在成本控制与风险管控上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表面向好的数据下,行业仍面临深层次转型压力:85家公司中有44家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的盈亏平衡线,其中26家公司该指标同比上升,反映出车险综改持续影响下,部分企业赔付率与费用率双高问题未解,承保端盈利修复艰难;投资端亦不容乐观,43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下滑,59家综合投资收益率下降,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与固收类资产收益下行,导致超六成企业投资收益缩水,尤其对依赖投资收益的中小险企形成双重挤压。

业内专家指出,马太效应加剧的背后是资源与能力的双重分化。大型财险公司由于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更容易吸引客户,且拥有完善的运营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能够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而中小型财险公司规模较小,难以摊薄固定成本,运营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此背景下,业内认为,降本增效或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财险业转型的核心任务。行业需从多维度协同推进降本增效,通过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实现从规模向效率驱动转型。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财险公司一季度经营透视:头部承包八成净利润 近七成企业成本率改善
2025-05-20 00:13:00
江津供电公司:开展农村安全用电隐患排查
2025-05-19 10:44:00
三家男装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无力,泉州男装如何向未来?
2025-05-19 02:07:00
复旦大学一校友匿名捐赠1亿元,支持哲学学科发展
2025-05-18 16:38:00
中兰环保实控人孔熊君、股东刘青松拟合计减持不超5%公司股份
2025-05-18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