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为民工作室’的民警,是他们入情入理的劝说、细致周到的调解,让我们两家认识到了错误,明白了邻里和睦的含义。”不久前,丹徒区高资街道居民汤某与邻居魏某因出行问题发生口角,继而升级到肢体冲突。高资街道派出所“为民工作室”民警接警后,依法进行治安调解。经了解两家因门前道路权属不清产生纠纷,调解民警在对双方进行普法宣传的同时,帮助他们划清地界,彻底解决了矛盾,两家人感激不已。
“汇聚‘为民’大能量,‘四心’换得民心暖”,是市公安局丹徒分局聚力打造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品牌,通过在全区公安派出所设立“为民工作室”,着力解决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铸就让人民群众“放心”“舒心”“安心”“暖心”的前沿阵地,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该品牌被评选为丹徒区2024年度“合心宜”优质服务品牌。
“一面旗”引领,让群众“放心”
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人民调解“强”起来,该局牢固树立“强基为民”导向,践行“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坚持典型引领,突出头雁领航,以高资派出所党员辅警缪为民为“样板”,培选出一批调解技能强、群众基础好、口才口音有本土气息的党员辅警代表,成立“为民工作室”,打造具有风险防控、矛盾排化、关心关爱、监督评价等功能的“前沿阵地”,让“党建红”引领“公安蓝”在基层所队落地生根。
目前,全区11个基层派出所均成立了“为民工作室”,并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愿调、能调、善调”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不激化,取得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双提高”。2023年,缪为民被省公安厅授予“江苏最美辅警”称号并记特等功。
“一站式”调处,让群众“舒心”
针对纠纷类非警务警情实际发生情况,“为民工作室”与街道职能部门、村(社区)“两委”搭建刑(治)调、司调、民调“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共治化解平台,逐步形成街道、村委、公安三级“预警、联调、联处”整体联勤“一站式”调处体系。
随着这一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民工作室”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矛盾调解,而是成长为小型综合指挥室,具备了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智慧警务、民意警务等“四大警务”的基础功能,并形成矛盾纠纷滚动排查、研判预警、调处化解、协作联动、预防管控“五项机制”,有效缓解派出所接处警压力。
据了解,“为民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重大矛盾8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一体化”平台,让群众“安心”
为擦亮“为民工作室”品牌,该局围绕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重点领域的群众“烦心事”,充分发动基层社会力量,进行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源头摸排、滚动排查,综合研判、精准预警。同时,汇聚多次报警、重复报警、12345、12389、阳光平台等显性矛盾纠纷数据,建立统一的风险数据库,搭建矛盾纠纷调解实时预警“一体化”平台,向各“为民工作室”实时推送相关数据,实行“红橙黄绿”四色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外,“为民工作室”还通过建立“创新调解为基础,司法确认为保障,一站式调解为流程”的公检法司联席工作机制,与综治、信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职能部门以及村(居)委会实行部门联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工作者、“三老”志愿者、网格员等加入“为民调解团”,不断壮大调解力量。去年,该区“初信初访”调解率达95%以上,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三类”重点纠纷警情同比下降31.1%。由“为民工作室”接手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涉及公安的治安纠纷达98%以上。
“一揽子”衔接,让群众“暖心”
“为民工作室”坚持把“为民服务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的“三个一”文明接待机制,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服务的“零距离”。同时,健全“一问基本情况、二听群众诉求、三讲受理程序、四宣政策法规、五做思想工作”的“五步”工作法,“一揽子”衔接,以暖心的方式调解基层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为民工作室”还通过建立重大警情、案情、访情、舆情倒查问责机制,畅通警务投诉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去年以来,全区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2.2%,其中治安类下降25.8%,民事类下降18.6%。其经验做法先后在全市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全市公安机关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民生周刊》《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为民工作室“联动融合化解矛盾纠纷‘1+3+N’工作法”被镇江市委政法委评为“镇江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镇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