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路面。本报记者 于佳平 摄
本报讯 记者于佳平报道 铁岭市昌图县家和美小区与后方平房区之间的这条无名巷道,长度约200米,却成了周边居民持续多年的“心病”。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水泥路面像被揉皱的饼干——纵横交错的裂缝爬满路基,巴掌大的碎块翘起棱角,车轮碾过时“咯噔”作响,远看像一张布满伤疤的灰黑色蛛网。
有的地方凹下去一拃深,积水映着天光;尤其巷道中段的三个污水井盖周边,路面沉降形成五六厘米的落差,有的地方凸起半块砖,电动车骑过能颠起水瓶,碎石与裸露的黄土层混杂着雨天积水形成泥汤,踩上去直打滑。
巷道中段的露天旱厕问题更让居民苦不堪言。据附近居民刘女士表示,她家后窗正对着旱厕,夏天天气炎热,本就应该开窗通风,但刘女士家一开窗就是难闻的气味和道路上卷起的尘土,“到大夏天开窗不一会儿,客厅就飘进酸臭味,苍蝇顺着纱窗缝往屋里钻。”
在此区域负责运送快递的李先生也表示:自己每天运送快递都要跑这段路,因路面破损,晴天带起很多尘土,雨天溅起积水,快递有时也因此有一定破损。外卖骑手刘师傅则指着电动车挡泥板的裂痕说:“去年冬天在这里摔车,胳膊疼了半个月,现在每次经过都格外小心。”
附近开商铺的韩女士是这里的老住户:“后面就是镇政府了,这里也算城中心,怎么这条路就没人管呢?”
记者联系昌图县政府办公室和昌图镇政府城建办、城管局环卫科、住建局、市政处、交通局等部门,均表示该路段的路面整修问题不在管辖范围。而对于旱厕的卫生问题,住建局表示,目前无法进行公厕改造,会派人对公厕的卫生问题勤加打扫。
“旁边的路前几年就铺上沥青了,就这二百米没人管。”居民眼看家门口的路无人管,眼下又逢雨季,积水裹挟着粪便残渣漫上人行道,老人扶着墙根挪步、孩子踮脚跳过泥坑的场景,成了这条巷道的“常态”。破损路面能否迎来彻底整修?本报将持续关注。
有急难愁盼的事,找“辽沈帮帮帮”
在日常生活中,您如果碰到急难愁盼的事儿,一时不知道找谁帮忙解决,可以联系辽沈晚报“辽沈帮帮帮”栏目,本报会帮您多渠道多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全心全意帮您解决问题!辽沈晚报新闻热线:024-226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