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孟猛 张雨鑫
近日,云浮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交警发现一男子在高速上边开着智能驾驶边睡觉,开车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行程超过100公里,同时是超速驾驶,所幸没有造成交通事故。
由于该司机设定智驾车速较高,车辆超速20%未达50%,被记6分、罚200元,因疲劳驾驶再罚200元。
交警提醒: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不能盲目信任、过度依赖“辅助驾驶”。
近日,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引发了社会对辅助驾驶、智能驾驶的讨论。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有安徽、江苏、浙江的网友反映高速公路上出现了“前方占道施工,关闭辅助驾驶”“高速路况复杂,慎用辅助驾驶”“关闭智能驾驶”等提醒标语。
多位网友发布道路上关于智能辅助驾驶的警示标语。
南京:双手脱离方向盘玩手机
4月6日早高峰期间,南京交警八大队民警在雨花台区执勤时,发现一名驾驶员赵某在右转通过路口时双手脱离方向盘操作手机。经查,赵某开启了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并以此为由“解放双手”发送语音消息。交警现场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指出“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驾驶时需全程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由于赵某系初犯,警方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其处以警告处理,未进行扣分或罚款。
江苏:司机脱手驾驶剪指甲
据媒体报道,4月2日,江苏的陈女士发布视频称,她于当天搭乘顺风车从江苏南通市前往苏州市时,发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频繁脱手驾驶,有剪指甲、抽烟等行为。陈女士回忆,当天她的行程超150公里,全程耗时约2小时。在途经G15沈海高速时,坐在副驾睡觉的她被一阵剪指甲的声音吵醒。“一睁眼,就发现司机双手多次离开方向盘,正在剪指甲。”看到此情形,陈女士惊出一身冷汗。“脱手时间每次约20秒,待车辆安全系统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后,司机会短暂手扶一下方向盘,待声音停止又继续脱手操作。”
海南:开启定速巡航“歇一会儿”
2025年3月24日,S10山海高速五指山往保亭方向32km+300m路段。一辆白色小型普通客车在快车道行驶时,突然向左偏离方向剐蹭了中央护栏。保亭公安交警高速中队巡逻交警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处理警情。经询问和调查得知,该男子自己开车开一段时间,习惯开启定速巡航“歇一会儿”,结果放松了警惕,没观察前方情况,导致此次事故。幸运的是,车上全员全程系好了安全带,未有人员受伤。该男子因未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负此次事故全部责任。
湖南:开启“自动驾驶”打瞌睡
2025年3月19日凌晨3时许,包茂高速(北往南)2184km处,张某驾车在慢速车道行驶,因未及时观察前方道路情况,径直追尾了前方大货车,所幸张某系了安全带没有受伤。驾驶人张某称,他和朋友吃完宵夜后,疲劳状态下仍强撑着驾车上了高速公路,为了尽快安全到达目的地,他开启了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然后打起了瞌睡。行至事发路段时,“自动驾驶”系统未能及时识别并规避已经变道过来的货车,张某也未能及时发现并做出反应,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民警对张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和安全教育,对其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张某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交警提醒
不能过度盲目信任、依赖“辅助驾驶”
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 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将驾驶自动化分为五级,尽管名称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一致:0-2级均为驾驶辅助阶段,即“人机共驾”模式,驾驶员仍为驾驶主体,系统仅起到辅助作用。当前车企所能实现的“智驾”还达不到无人驾驶安全级别,距离L5级的“完全自动”尚有较大差距。
辅助驾驶功能确实给驾驶人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是过度依赖辅助驾驶会有以下弊端:
1.限制应变能力:使用自适应巡航后,驾驶员可能会对车辆的速度控制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降低了对路况变化的应变能力。
2.过分依赖系统:过度依赖自适应巡航功能,可能导致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反应能力下降。
3.系统故障风险:如果辅助驾驶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甚至引发车辆失控。
4.不适用于复杂路况:在夜间道路、交通拥堵、施工路段等复杂路况下,自适应巡航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错误识别、误判障碍物。在山路弯道较多的道路上,使用自适应巡航有一定安全风险。
5.驾驶员容易分心:驾驶员可能会因为系统的自动化而放松警惕,容易分心,甚至疲劳驾驶,从而影响对道路的观察和判断。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交警提醒驾车切勿分心,如果开启了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也一定要时刻注意观察路面情况,要全程保证自己对车辆的操控,不要过多地信任自动驾驶以及辅助驾驶的系统。进出隧道、施工路段,通过强光眩目、连续弯道、车道线模糊等复杂路段,请提前主动接管方向盘。安全,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时,警方提醒,当前“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已有一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驾驶人的驾驶任务强度,但无论是当前的技术条件,还是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都要求驾驶人集中精力,握稳方向盘,保持对路况的观察,以确保遇到意外情况时可以随时人工控制车辆。请广大驾驶人吸取事故教训,勿盲目信任、过度依赖此功能。
❖专家提示
智驾水平还不足以让人脱手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他认为高速公路关于智能辅助驾驶的提醒很有必要,有助于提高高速驾驶员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提高智驾的安全性。
张翔提到,如今处于传统汽车向智驾汽车的过渡阶段,智驾还不成熟,这种提醒能帮助司机安全出行,不过度沉迷于智驾,保持清醒的状态,随时准备接管。“特别是一些施工路段,这种提醒更为必要,目前的智驾不能百分百处理这种情况,自动紧急制动也无法保证所有场景都能起作用。”
汽车工程师何先生则表示,目前智驾的争议主要是认知矛盾,智驾水平还不足以让人脱手,但很多消费者却认为它可以替人开车,对智驾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即使有正确认知的驾驶员,在经历过较长里程的安全智能驾驶后,也会产生麻痹情绪,放松警惕。
何先生认为,作为交管部门,提醒驾驶员前方道路情况、安全驾驶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何种路况需要慎用或者避免使用智能驾驶,何先生提醒,施工路段、夜晚驾驶、大弯急弯、车道变窄等路况都要慎用。另外进出隧道时,突然的光线变化会影响传感器感知,也一定要注意。
记者还采访了多位车辆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主,有车主表示,确实像何先生所说,虽然明知智能驾驶只是辅助,但在使用多了之后偶尔会放松警惕;也有车主提到,自己只会在高速车辆较少时使用智能驾驶,缓解驾驶疲劳,但肯定会随时注意路况。还有多位车主提到,即使不考虑安全因素,车辆较多的复杂路况也不会使用智驾,因为很多智驾变道犹豫,体验并不好。
❖记者采访
无人驾驶车辆,上路有严格要求
近日,无人驾驶和智能驾驶成为公众热议话题。虽然我国关于智能驾驶的责任认定暂时没有专门规定,但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50多个城市相继已相继出台自动驾驶的地方性法规,通过地方立法先行先试,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和更大规模试点应用,为自动驾驶立法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在这一领域的实际情况,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工作人员,就概念区别、安全规定、上路现状及等问题展开交流。
记者:您好,想请教您一些关于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有些混淆,您能解释一下吗?在咱们济南市的情况是怎样的?
济南交警:其实目前国家法规里没有智能驾驶这一明确说法,准确来讲应该是无人驾驶。在济南市范围内,只有部分公交线路在试运行无人驾驶,其他车辆是禁止进行无人驾驶操作的。
记者:如果是智能驾驶,比如驾驶员开车时玩手机或者睡觉这种情况,被允许吗?
济南交警: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不存在所谓智能驾驶状态下,驾驶员可以玩手机或睡觉的情况。另外,对于无人驾驶车辆,上路是有严格要求的。
记者:具体是什么要求呢?
济南交警:这类车辆必须经过车管所审批,但目前在济南,除了试运行的部分公交,其他车辆暂时还没有获得审批允许无人驾驶上路。
记者:所以总结来说,在济南市,除了部分试运行的公交,其他所有车辆都不允许无人驾驶上路,对吗?
济南交警:是的,这些车辆目前不具备上路行驶的无人驾驶条件,因为无人驾驶一旦操作不当,对个人和他人都会存在严重的人身安全隐患,所以是不允许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孟猛 张雨鑫 综合上游新闻、红星新闻、羊城晚报、云浮交警、触电新闻、现代快报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