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晓东)4月8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鄂西北首例胃转流支架植入术,这是该院在减重代谢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标志着襄阳地区肥胖症治疗迈入“无创”新时代。
据了解,此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一名38岁男性,体重210斤,BMI指数高达35(正常范围18.5-23.9),同时伴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由于患者心理无法接受传统袖状胃切除术,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俊带领减重代谢团队,经过多学科讨论后,决定采用胃转流支架植入术这一前沿技术。
4月8日上午11时,王俊团队在胃镜辅助下,历时20分钟顺利完成手术,为患者植入一根60厘米长的生物支架。
胃转流支架植入术。 通讯员 供图
据介绍,胃转流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内镜下微创技术,通过胃镜将一根60厘米长的生物支架精准置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支架通过物理隔绝食糜与小肠黏膜的接触,减少糖类和脂肪的吸收,同时刺激远端肠道分泌GLP-1、PYY等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胃转流支架植入术。 通讯员 供图
该技术无需切除或改变胃肠道结构,术后仅需1-3天即可恢复饮食,且支架可在3个月后经内镜取出,兼具可逆性与安全性。
术中所用医疗器械。 通讯员 供图
胃转流支架技术主要适用于两类人群:一是BMI≥27.5且合并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的患者;二是BMI≥32.5的单纯性肥胖者。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团队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由普外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确保患者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管理的全流程科学干预。
胃转流支架植入术。 通讯员 供图
王俊表示,支架植入后需配合严格的术后管理。医院为患者定制了合理的营养方案配合开展运动康复指导,通过体脂监测和代谢指标跟踪优化干预策略。临床数据显示,规范管理的患者6个月平均可减重15%-20%,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具有明显改善。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减重代谢科已形成“微创介入+代谢调控+行为干预”三位一体的治疗体系。自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减重代谢手术700余例,2020年,在全市率先设立减重代谢专科门诊,让众多肥胖患者重获健康,重拾生活的自信。
此次胃转流支架技术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减重代谢疾病的治疗手段,为不愿或不宜接受传统减重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也彰显了医院在代谢性疾病领域的综合实力。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政策的推进,这类微创技术将为更多肥胖患者开启健康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