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村官“考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8:47:00    

对村(社区)干部的激励鼓励有许多种方式,但能成长、有出路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一点。

2008年以来,我省1889名优秀村(社区)干部考录为公务员,其中319人已成长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考录为公务员正成为村(社区)干部成长的“出口”之一。

这批干部从考录到提拔使用中,看重实绩始终是一个风向标。许多现任村(社区)干部在追随他们成长步伐的同时,也在学习他们的成长经验。

成长不设“天花板”

1993年高中毕业回到金台区陈仓镇团结村,从担任村文书、村会计一路干到村党总支副书记时,张卫军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会从一名村干部成长为一名科级干部。

团结村是陈仓镇的城中村,村内有织布厂、机械厂等多家企业,1993年时村办企业年产值达到600万元,全村在企业上班的超过100人。

金台区十里铺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卫军(中)与辖区群众一起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

一次去华西村参观后,张卫军暗下决心,要借着陈仓镇经济实力发展的东风,把团结村也打造成“华西村”。

高中毕业的张卫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先后参加党校学习,又通过专升本考试,担任了8年村委会副主任,既熟悉党务工作又能胜任行政工作。

2008年,全省首次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35岁的张卫军和金台区另外4名村干部一起参加了考试。

“我印象中,不少任职时间较长的村党组织书记因为年龄偏大没有报考资格,或是被学历卡住了,但大家对这项政策特别认可,感觉整个群体被关注和重视。”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的张卫军至今还记得,当年的试题都围绕着村上的事该咋干,“我甚至不用打草稿,答题时脑海里都是当村干部的苦与乐,眼泪几次流了下来。”

成为公务员后,张卫军先后担任乡镇党政办副主任、信访办主任,2022年任蟠龙镇党委书记,2024年4月调任十里铺街道党工委书记,成长为一名科级领导干部。

“过去是村干部,说话办事有时不够严谨,随着工作岗位变动,我经常自我加压学习,为的就是不给村干部这个群体丢脸。”张卫军说,成长为公务员后,干事创业的平台也更宽广。

2019年8月,张卫军担任中山西路街道办主任时,新维巷一楼盘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烂尾,两年多没有得到解决,200多户居民不停上访,影响了街道正常的工作秩序。张卫军当着群众面说:“这个烂尾楼解决不好,我就辞职回家。”

张卫军多方争取,在市、区相关部门协调下,由另一家企业接手继续施工。2020年张卫军离开中山西路前往蟠龙镇任职时,主楼已经竣工,2023年年底业主收房入住。

担任十里铺街道党工委书记后,张卫军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是一个纯城区的街道,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服务对象都与此前工作过的地方不同。

在对街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后,张卫军总结出十里铺街道“五多三少一落后”的特点:老旧小区多、独居老人多、困难家庭多、重点人群多、信访积案多;高质量项目储备少、龙头带动企业少、特色商圈街区少;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落后。

找出症结,张卫军对症下药,与宝鸡市第三医院合作,建设康养项目解决独居老人的康养问题;结合大庆路酒店多的优势,搞培训服务;同时与金台区棚改办对接,包装项目,带动老旧小区建设……

张卫军的成长经历,正成为一批有抱负、想干事的年轻人的范例。

2021年,退伍军人王智回到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因年轻有活力,敢于担当创新,在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眼里,王智是一名可塑之才。“虽然村‘两委’每5年一次换届,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一直在观察村干部,优秀的村干部考录为公务员之后,会有更年轻的村干部接过担子。”凤翔区陈村镇党委书记赵亦之说。

翻开历年招录条件,除了年龄学历等硬性要求,明确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负责对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择优推荐参加笔试的人选。

金台区全区有67个村(社区),2021年初筛就有近40名干部符合报考要求,区委组织部通过量化赋分的方式择优推荐考试人选。

2023年,金台区委组织部在推荐考试人选时又遇到难题,量化赋分后有两个人选分数一样,同为35分,到底应该推荐谁?

“我们先听取镇党委和街道党工委的意见,再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社区社会治理情况考虑谁做得好,还征询主管部门的意见。”金台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魏新平说,加分项不能判定高下,就参考扣分项。

不少地方在确定参加考试的人选时,除了要求他们作风好、能力强,还考虑考录为公务员后,能否带领其他新入职公务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发挥榜样作用。

基层干部结构得到优化

16年间,一批批优秀村(社区)干部考录到乡镇、街道工作,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这批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乡土干部,带着刚出校门的年轻干部一起成长。

作为陕西省优秀调解员、宝鸡市“十大调解能人”,白海军在群众矛盾调处工作上积累了不少经验。

白海军担任凤翔区城关镇铁丰村村委会主任期间,不但筹资为全村村民办理了新农合,还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村级养老金;为盘活铁丰建筑公司,动迁5个村民小组征地100多亩,与企业搞联合开发建成美食广场,村集体收入从一年几万元增长到40万元,带动了周边群众的门面房和民房出租收入。

村民收获桃子 视觉中国/供图

2013年,已经担任村级正职满5年的白海军,第一次参加招录公务员考试,考前3天,他还忙着广场改建地面附着物的清理工作,根本无暇复习,最终没被录用。但因实绩突出,白海军次年再次被组织推荐参加考试,最终如愿以偿。

成为公务员后,组织部门将白海军放在了调处群众矛盾的一线岗位,“考录前在向区里推荐人选的时候,我们就考量了白海军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考录后自然会放在人岗相适的岗位。”凤翔区城关镇党委书记师引强说。

白海军先进入城关镇土地所工作,后又任凤翔区司法局城关司法所所长。2018年,占据城关镇西南角的产业园立项,这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涉及3个村超800亩土地的征迁,其中地面附着物的赔付进展较慢,影响着施工的进度。

白海军一边讲政策一边换位思考做工作。“最终对方同意了,说白所长你也不容易,就按你说的办。”他说,做群众工作就要从小处着手,把老百姓真正的诉求、争议焦点、矛盾根源摸准,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迄今为止,宝鸡市通过从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考试走上科级领导岗位的有46人,这项考试不但帮助优秀村干部突破身份限制,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能人返乡任职的同时,对长期扎根乡村的干部也是莫大安慰。

2002年,外出创业多年的张二虎回到陈仓区原胡店镇南山村担任村委会主任。

南山村位于铁路沿线,张二虎刚到村上就接手一项重点工作:宝天高速和宝兰铁路线建设需要动迁17户村民,既要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又要保障村民利益。项目涉及的17户村民分布在南山村一组和三组,村民的诉求一是提高补偿标准,二是有地方盖新房。

做群众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张二虎先是根据政策为群众申请补偿标准每平方米提高5到10元,又帮助他们申请贴息贷款,介绍涉迁农户去工程队打工增加收入,同时用打隧道的洞渣填平310国道旁的沟壑,解决了涉迁户没有庄基地的问题。不到一个月时间,动迁工作完成。

2009年,张二虎参加从优秀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乡镇干部。进入乡镇工作,他经历民政办、计生办、党政办等多个岗位,2021年任陈仓区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无论当村干部还是成为公务员,张二虎始终坚信:“只要跟群众用心相处,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陈仓区市政道路和市政设施的新建、改造、提升,都围绕着“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去做什么”,2024年一年就打通了12条断头路。

这些年陈仓区一遇暴雨就形成城市内涝,影响着群众生活出行。区住建局对港务大道和西大街铺设新的地下管网,解决排水不畅的问题,又投资300万元,对涵洞和泵站进行改造提升。

改造涉及的3个泵站,是20年前由铁路部门建好移交给地方的,泵站和管网都已经老化。“前两年遇到降雨量大,涵洞无法通行,抽排能力弱,相当于切断了铁路南北的交通,群众出行得绕路四五公里。”张二虎说,通过改造,涵洞中的积水可自动抽排到地下管网,通过入渭口排入渭河。2024年4月完工后,给沿线企业和群众带来诸多便利。

凭“实绩”加分

凤翔区陈村镇张永涛参加从优秀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考试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考为公务员后进入陈村镇农业办,现为镇纪委的一名监察干事。

“村里副职干部在量化赋分时加分比正职少,能够脱颖而出证明了他的工作能力和实绩。”陈村镇党委书记赵亦之说,张永涛进入尹家务村工作时,在“两委”成员中年纪最轻,几乎所有需要电脑操作的工作都得他来,这也将他锻炼成一位多面手。

当了多年村支书的李杰(左二),到乡镇当公务员后仍与村民有说不完的话。

尹家务村是全镇最大的村,户籍人口5000多人,然而随着乡镇合并,尹家务村逐渐有些落伍:产业方面没有独特的优势,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小型手工作坊,村里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基础设施日渐老化,尤其是缺产业路,离村委会不到1.5公里的小组运送生产资料都得靠拉架子车,一遇到下雨就进出困难。

脱贫攻坚期间,张永涛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村民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提升耕种机械化程度,仅种粮一项一年为村民增收近40万元,尹家务村一跃成为凤翔区“五星乡村”。正是这些实打实的业绩,给张永涛“加分”不少。

庞家务村是陈村镇最火的村,20世纪90年代,庞家务村就因其靠近高速路口的地理优势,成为明星村。

“我们在推荐人选报名考试时重资历,更重实绩。”赵亦之说,村级副职干得好,同样有机会参加招录公务员考试。

2018年,庞家务村“两委”换届,辛石磊担任村委会副主任,负责为村里的建材和包装项目招商引资,3年后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

彼时庞家务村的“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5岁,这个当时凤翔区最年轻的村“两委”班子提出设想:要把庞家务村的美找出来、把村上的能人用起来、把产业提起来。

全村以西府大道为界分为3个板块,工业区继续招商引资,农业区流转土地壮大发展,同时以村委会为支点,利用村里电商优势发展商业,“我们当时考虑,把明星村再提升一个台阶。”辛石磊说。

在成功招引一家总投资7000万元的包装企业后,庞家务村规划建设一个4000平方米的仓库,主要满足3公里外的西凤酒厂和陈村镇自有的8家小酒厂的仓储需求。

曾经创业的经历让辛石磊意识到,村集体想要靠自身发展企业太难,村里有土地、有平台,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让村企联营发展。

辛石磊和班子成员把政策细细研究一遍,梳理出庞家务村可以向上争取85万元资金。为了这笔钱,辛石磊数次到省上相关部门汇报,上级部门不仅给辛石磊批了项目还给予赞扬:“就冲你这个精神头,这个钱给你我们很放心!”

项目资金到位后,庞家务村又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共同经营,每年给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同时还带动了闲置劳动力就业,让村集体和群众也能从其中获利。

2022年,辛石磊通过从优秀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考试,在他离开庞家务村时,全村共有4家规上企业,企业年纳税3000万元。

“我的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离任前为班子储备了3个人,我和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都是外出创业返乡的,各自分管的事务中都取得了不少成绩。”辛石磊说,刻意培养继任者已经成为这个村的传统。

到乡镇工作后,辛石磊先后在综治维稳、土地资源管理等岗位锻炼,用他的话说,“都是些矛盾交织的工作,自己心里清楚,必须守好底线。”

在使用这两名干部时,陈村镇也从实际出发考量。辛石磊任自然资源干事,主要解决土地整改问题,而张永涛在村里工作时就熟悉各项党务,到镇纪委任监察干事后,继续和村里的党员、监察对象打交道。

(本文刊发《当代陕西》2025年第5期)

相关文章
长青司法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十周年宣传活动
2025-04-16 15:21:00
村官“考公”
2025-04-16 08:47:00
苏州高新区困难家庭慈善医疗再救助项目启动申报
2025-04-15 20:52:00
为村集体增收200万,一群00后大学生与浙西山村的双向奔赴
2025-04-15 16:02:00
潮评丨折腾招牌,就是折腾群众
2025-04-15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