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绕,旭日向东升。走进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万米空中水渠、百亩黄金香柳,自成一幅田园诗画。
近年来,因自然禀赋的山水沃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东升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绿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通过将文化艺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相融合,东升村明确“又见柳荫·奇彩东升”定位,提出“农+旅+艺+学”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艺术乡村化,乡村艺术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艺术赋能 重塑乡村“颜值”
位于柳荫镇东部的东升村,不仅是北碚“粟漫东山”万亩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还拥有东干渠、二汇河、王家祠堂、竹编年宵等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
如何让乡村更有文艺范儿?东升村选择多方联动“聚力”。
2020年,东升村探索形成“1+2+N”(1:东升村,2:西南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N:各学院、各建设基地)机制,由政府资金主导,修缮并提供艺术实训场地,高校师生则以墙体彩绘、院坝美化改造、开展美育课程等方式,进行在地文化艺术创作。
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民与艺术家联合创作,对村内80户农户旧房进行了外立面整治、庭院美化绿化,同时建设彩色艺术车道、星光艺术步道等项目,将乡村闲置场所改造升级为艺术展示休闲娱乐区。
基于当地大量种植黄金香柳的背景,东升村提炼出“柳”、“竹”两大核心元素,以“既见新村又见乡音、既见新貌又留古韵”为标准,打造“柳门竹巷”特色艺术院落。设置农耕文化园、书屋、民宿、“竹艺”文化展示区等12个特色乡村文化景观,不断拓展公共空间艺术功能。
此外,依托悠久的农耕文化、水渠文化,村里联合川美艺术家打造“稻香故园”稻田文化艺术展区,设计了水渠片区浮雕和“一锤定荫”艺术作品。
在多方努力下,东升村持续打造宜人生活空间、多彩公共空间、魅力特色空间,重塑乡村“颜值”。
多彩活动 提升乡村“气质”
2021年8月,“渠乡村韵:首届柳荫村社艺术季”启动,为众多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全新的乡村艺术文化体验。
近年来,东升村依托艺术改造布局“五大万亩产业”(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生态林果、精品蜡梅、特色粮油),延伸发展“西山村宿”特色民宿群和“东山漫游”观光体验带,打造全程6公里的“闻柳观渠”农旅融合精品路线,推出“闻柳观渠·农耕田园”等主题乡土景观旅游线路4条,形成“春季观花、夏季避暑、秋季丰收、冬季赏梅”的全域旅游格局。
2021年以来,东升村年均参观接待人数、过夜游客分别达到12万人次、1万人次,乡村休闲旅游收入达上千万元。
同时,坚持校地联合、市场运作,创新打响“旭日映渠”“全城儿童放养村”等研学品牌,打造“平安课堂特训营”“小丰年”等研学培训基地。2021年以来,累计承办市级以上现场教学80余场次,接待研学团队500余个。
为调动村民参与“艺术乡村”建设,东升村坚持组织开展“一日一舞、一周一影、一月一演”(即每天有一场坝坝舞、每周放映一场电影、每月举办一次文艺会演)活动。积极举办村歌、村舞、村晚、村跑、村BA等“村”字号活动,持续丰富拓展乡村文化生活。
“旭日东升照我家 我家住在东山下……一渠清水天地间 苦尽甘来柳成荫……”在2022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上,由东升村村民集体创作的村歌《旭日东升》荣获三等奖。
东升村,既有绿水青山的诗意栖居,又有艺术赋能的创意活力,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生态与艺术在此共生,这里正成为“艺术乡村”的北碚样板。
上游新闻记者 冯锐 柳荫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