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空了,笑声还在回荡
走廊静了,足迹未曾消散
快门按下,定格盛夏光年
我们毕业了!
笑声里藏着未说的珍重
泪水里映着彼此的模样
青春不散场
对于刚结束的校园生活
你最想说点啥
张弘 昆区第八中学
朝夕相处三年,同学们身上都早已烙下彼此的印记∶教室里的奋笔疾书,潜心钻研;操场上的挥洒汗水,欢声笑语,点点滴滴成为这青春画卷中闪亮的一页。我们曾为一道难题争得面红耳赤,也曾为一个目标携手并肩、全力以赴;我们曾在运动会场上为彼此呐喊助威,也曾在艺术节中共享荣光;我们分享过成功的喜悦,也分担过失意的苦涩。
学校的温度,从不在于钢筋水泥的校舍有多宏伟,而是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细碎暖意。是手机上一个小时的视频讲解难题,是生地中考与满分失之交臂的安慰,是作业本上的批注,是毕业前的小礼物,是抓耳挠腮时轻声的提醒,是放学后办公室里老师的一句“只为等你”。带给我感动,带给我最美好的遇见。
初中已然毕业,那些在课下传过的笔记,运动会上的呐喊声,晚自习后走廊的星光全都一闪而过。最后一次整理课桌时,夹在课本里的明信片突然飘落,连同这三年的记忆,此刻都像被揉进晚霞的碎金,在记忆里明明灭灭。如今想起,每一帧都是绝杀。
毕业寄语:
班主任马振霞:毕业是青春的勋章,更是开启新的篇章。愿你们心有骄阳,步履铿锵;未来路上,无畏风雨,自成光芒!去拥抱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
母亲郭瑞芳:亲爱的孩子,祝贺你初中毕业!三年拼搏见证成长,未来路上愿你继续努力,自信迎接新挑战。父母永远支持你,加油!
舒行 包头市第六中学
回想高中这三年,确实走得不算轻松——高一时面对课程的手足无措,高二时慢慢摸索出学习节奏的豁然,再到高三为了梦想全力冲刺的坚定,每一步都刻着成长的印记。
毕业寄语:
俄语老师傅玺铸: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传统的国家,相信这段留学经历不仅能提升你的语言能力,更能开阔你的视野、磨砺你的心智。愿你在俄罗斯学有所成,满载而归,让这段经历成为青春最闪耀的注脚!
班主任门小旭:愿你未来皆坦途,所愿皆所成,继续以“中国心、国际眼”探索发现更多,传递积极声音,讲好六中故事。
父亲舒富一:离家上学后,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有个好身体才能有好的学习成果,将来学业有成才能好好地报效祖国,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母校(包六中)对你的培养。
赵星娜 包头医学院麻醉学专业
回想起选择医学院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依然充满温暖与力量。疫情肆虐时,那些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身影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满怀激情地踏上了这条医学之路。
大学四年,对我来说是一场不断向内和向外探索的旅程。向内,我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明确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让自己构建起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内核;向外,我通过旅行拓宽视野,通过阅读丰富心灵,通过实习和经历社会,逐渐熟悉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变得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当然,这段旅程中也有一段短暂而美好的爱情,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它却成为了我青春里一抹别样的色彩,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毕业寄语:
包头医学院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邱敏:从校园初入社会,这是一段充满期待同时也充满挑战的旅程。当熟悉的安全感消失,毕业生们将面临身份认同转变、理想与现实落差、社交焦虑等压力。这段心理“阵痛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对此,请你们给自己时间,也给自己温柔,专注当下。相信那些不安与落差终将成为丈量你成长的标尺,琐碎的日常也将构筑你未来的模样,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将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
柴志华 包头医学院药学专业
回想起初入校园的那一天,厚重的专业课本和实验室里那些复杂的仪器让我既兴奋又忐忑。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动物解剖时,那种对生命的敬畏感至今仍然让我难以忘怀。
大学四年,我收获了知识、友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守护健康的信念。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实验压力,我也曾迷茫过,但我知道药学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反复校准数据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却让我逐渐适应了药学的节奏。寒暑假期间参与用药科普活动时,看着患者信任的目光,我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这份专业的意义。
毕业寄语:
包头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崔媛:医学之路贵在坚守初心,请你们始终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将同理心和责任感融入每一次诊疗、每一份病历。在应对高强度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守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因为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未来,无论是经历成功抑或是遭遇挫折,请永远保持对医学的热爱,成为患者信赖的医护工作者。愿你们秉持“团结、敬业、求实、创新”包医校训,在医学的道路上步履坚定,不负所学,不负所托!
青年问答
#对未来的学习或工作,你有哪些想法?#
张弘:
我想,当第一次走进高中校园的林荫道时,心中难免会有忐忑,是对于新环境的不安,抑或是对高中的学业感到压力山大,但我更多是满怀好奇与期待:高中的社团活动会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会遇见怎样的老师与同学?高中的题目会带给我怎样的思维碰撞?一切都是那样鲜活与美好。
或许高中会像一本厚厚的探险小说,每一页都藏着未知的关卡。但我想,未来将被我用笔尖在纸页上绘就,我要把青春折成纸飞机,朝着有光的方向用力掷出一道崭新的抛物线,把空白的日子写成带墨香的诗行,它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舒行:
凭借高中三年的优异成绩,我有幸入选了2025年公派留学俄罗斯项目。在等待启程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心情其实挺复杂的:既舍不得生活了18年的家,舍不得熟悉的人和环境,又悄悄藏着满心期待——期待在异国的课堂上,探索专业领域的未知边界,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师长同学交流中碰撞思维,更期待能真正独当一面,自己处理问题、迎接挑战。现在的我,对即将到来的俄罗斯留学生活充满憧憬,也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带着扎实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回来,为家乡做点事。
赵星娜:
如今,走出校园,我进入乌海市人民医院工作。未来,我计划通过实际工作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希望能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精进专业能力。我期待着在麻醉学领域持续深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用我的所学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柴志华:
今年9月,我将进入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攻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向的研究生。科研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和未知,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接受这份淬炼。我最大的期待是将所学融入“健康中国”的脉搏中,为那些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贡献一份来自“微观世界”的力量,让那些在显微镜下闪烁的微小生命成为照亮病痛阴霾的星光。
#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点什么?#
舒行:
想对六中的学弟学妹们说:带着梦想走向远方,也等着你们握紧自己的向往,从这里出发,去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赵星娜:
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说:行动起来是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记得我刚入学时,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生活充实而多彩。我希望你们也能如此,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体验、去感受、去成长。
柴志华:
临别之际,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愿你们在浩瀚的药典与精密的仪器世界里始终记得初闻药香时的那份悸动——那是照亮你们前路、指引你们向前的光。
青年说
青春坐标上的破茧与翱翔
□曹瑾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因担当而厚重。从初三毕业生张弘带着初中积攒的温暖憧憬高中,到高三学子舒行背上行囊奔赴异国、立志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再到药学专业柴志华深耕科研、立志为“健康中国”注入微观力量——这些青年身处成长的不同刻度,却都展现出“根系向下,枝叶向上”的蓬勃。他们在时代的坐标轴上,生动诠释着同一个内核:成长是场“破”与“立”的共生。
这些故事更击碎了“躺平一代”的刻板印象:张弘告别熟悉的校园时,将同学的互助、老师的叮咛化作前行底气,是“破”懵懂稚气、“立”探索之志;舒行走出家乡舒适区,在文化碰撞中锤炼独立人格,是“破”地域边界、“立”家国情怀;柴志华在实验室通宵校准数据,于微观世界里坚守医者初心,是“破”科研瓶颈、“立”使命担当。他们的奋斗从不是被动的追赶,而是带着自我觉醒的主动进击。
正如π的无限不循环,青春的精彩从不在预设的轨道里,而在每一次带着初心的勇敢跃动中。这些年轻的故事,正书写着青春最鲜活的答案:所谓成长,就是带着过往的温度,坚定地走向更辽阔的远方。
监制:梁学东
策划:周 旭
记者:曹 瑾 岳宇乐
文案:贺怡欣
制图/漫画:高轩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