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中心上演了感人一幕。73岁的李女士(化名)在揭开眼罩后,激动地数着陈吉利主任伸出的手指:“4个!看见了!我又能看见了!”这标志着困扰她多年的白内障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李女士患白内障多年,因听信“要等白内障成熟才能手术”的说法一直拒绝治疗。今年3月,她的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被诊断为白内障膨胀诱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陈吉利主任回忆道:“当时情况危急,角膜完全水肿,眼压高达70多mmHg,前房因白内障膨胀几乎消失,已经不适合做白内障手术,我们不得不先进行青光眼手术控制病情。”李女士在接受四级前节玻璃体切除联合青光眼手术的一个月后,又接受了白内障手术,仅十几分钟就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恢复到0.5。
陈吉利主任指出,白内障是6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发病率约80%。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案。他强调“等白内障成熟再做手术”是过时的观念,过熟的白内障反而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现代超声乳化技术使手术切口仅2—3毫米,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是安全高效的日间手术。
陈吉利主任运用3D导手术显微镜开展白内障精准手术。喻文龙 倪晓燕 摄影
针对患者常见的认知误区,陈主任特别澄清:人工晶体并非越贵越好,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根治白内障;高龄也不是手术禁忌,他曾为多位百岁老人成功手术。他建议当白内障影响日常生活时,就应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时机,避免引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白内障手术不仅能恢复视力,更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患者走出误区,及时接受科学治疗。
原标题:《复杂眼病七旬老人重见光明,专家辨析白内障手术误区》
栏目编辑:郭影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