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销售伪药如何定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9 00:08:52    

销售伪药的行为定性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主体资格 :一般主体,包括有合法经营资格的生产者、销售者或不具经营资格的非法生产者、销售者。

客体侵害:

侵犯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以及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主观方面:

故意,即明知是伪药仍然进行销售。

客观方面:

实施了销售伪药的行为,且该行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具体标准

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

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

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

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

法律后果

销售假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他考虑

如果销售行为构成犯罪未遂,即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进行实质性的交易行为,则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未售出假药的可得销售金额不应计入销售金额。

以上标准综合了《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为销售伪药的定性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关文章
2024年全国“医保账单”出炉!这几个关键数据均增长
2025-07-15 10:34:00
湖南省药监局赴邵阳调研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工作
2025-07-06 18:48:00
明起,买卖所有药品都要扫“追溯码”!怎么扫?有什么用?
2025-06-30 19:03:00
辽宁大连开展“你拍我查”活动 打击养老服务领域虚假宣传及违法行为
2025-06-25 09:42:00
医药经济报丨贵州药监警示集采中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2025-06-12 16: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