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叙法,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内容,然后,接着原来的叙述线索叙述的一种叙事方法。
插叙的内容不属于文章的主线和中心内容,但对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充实内容、表现主题有积极作用。
①插进对有关事件的回忆和追溯。
②插进对有关的人或事物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如文章中出场人物的身份、性情等。
③插进对某一情节的解释或说明。
④对有关的内容由近及远、由古及今的回溯,如插进基本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基本一件事物的来历等。
第一,插叙的内容与文章的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要密切相关,不能乱插,节外生枝,中断线索;
第二,插叙的内容要适当,一般不宜过长、过细,不能过分渲染,喧宾夺主;
第三,不能频繁插叙,造成文章头绪紊乱;
第四,插叙完后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继续叙述中心事件,如果去掉插叙的部分,上下文仍能连贯起来;
第五,插叙部分要有专门的文字交代,要写好过渡,做到行止有序,衔接自然。
第一招:用好过渡句,进退自然
要用好“过渡句”,使插叙的片段,进、退自然。具体办法,就是在插叙片段的前后,各加上一个恰当的“过渡句”,用它把文中的主要内容与插叙的片段,紧密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插叙的片段,要自然地引进,还要自然地退出插入的内容,一定要与主要内容承接自然,不要有断裂的痕迹。引入前后,用好“过渡句”,承上启下,就是一个好办法。
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起插叙部分。
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
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
第二招:突出关键句,简洁清晰
插叙要简洁,插入的文字,不要过长。因为,插叙的片段,只是文章的补充或说明,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不要渲宾夺主。不能频繁插叙,造成文章头绪紊乱;插叙完后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继续叙述中心事件,如果去掉插叙的部分,上下文仍能连贯起来。
1.插进过去事件的回忆和追溯,增加文章的宽度。
2.插进其它人或事物,与主要内容形成对比,增加文章的力度。
3.插进对某一情节的解释或说明,增加文章的深度。
第三招:紧扣主旨句,丰富内涵
插叙的片段,不能游离文章内容之外。
插叙的内容,必须与主要事件密切相关,还必须是表现主题(中心思想)的需要。不可为插叙而插入。插叙的内容与文章的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要密切相关,不能乱插,节外生枝,中断线索;插叙的内容要适当,一般不宜过长、过细,不能过分渲染,喧宾夺主。
1.诠释事件悬念:让人明白事情真相。
2.交待人物经历:解到人物相关性格。
3.弥补情节断缺:受篇幅的制约,短篇小说的情节不可能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情节的发展脉络仍然可以看得出来,而插叙的文字则功不可没。使情节起伏跌宕,峰回路转。
4.揭示社会背景:对人物的多方面刻画,除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有关人物的背景叙述也是不可缺少的,而插叙的文字其作用又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