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毒素根据来源、性质和作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二、内毒素及其危害
内毒素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细胞壁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又称之为"热原"。其化学成分是有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内毒素会在细菌生长期和稳定期以及细菌死亡崩解时被释放出来;内毒素耐热且稳定,抗原性弱,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抗体作用很弱;内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内毒素不是蛋白质,非常耐热,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革兰氏阴性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所以内毒素在土地、空气和水中到处都有。
三、外毒素以及危害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或存在于胞内在细菌溶解后释放的毒素,称外毒素。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靶点等,可将外毒素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等均能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是蛋白质,不稳定,易被热、酸及酶所灭活,可经甲醛(0.3~0.4%)处理,脱毒成为类毒素;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用作治疗。外毒素具有亲组织性,但作用于组织有选择性。一般不引起宿主发热,但常可抑制宿主蛋白质的合成,对宿主有细胞毒及神经毒性。毒性极强,极微量就可使实验动物死亡。重要的外毒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体外产生并引起食物中毒的外毒素。它们所致的疾病不是传染过程,而是由于食入含有这类毒素的食物引起的中毒过程。主要有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另一类是在体内产生并引起重要致病作用的毒素。这类毒素有的作用于全身,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乙型溶血型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有的作用于局部,如霍乱弧菌肠毒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