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既出的既(“即”“既”你分得清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9 09:50:45    

“即”和“既”这两个字,在字形上,半同半异,而且读音上也只是声调上的不同,前者二声,后者四声。所以,我们有时候会把二者搞错,特别是在手写时容易弄混。

“即”和“既”都是会意字。二字左半部分都是一个食器,二者通过什么来会意的呢?下面我们就分别来挖掘一下它们的根源。

“即”字字形如下:

甲骨文"即”

金文"即”

篆书“即”

我们从以上字形可以看出,“即”字左边是一件食器,食器里装满了食物,而右边就是跪坐的一个人,古人坐像跪着一样。这个人像在美美地饱餐。从字形上看,人距离食物非常近,形如紧邻食器坐着就食的样子。所谓“就食”指的是说吃就吃的情形,想吃饭了马上就可以吃到,不必去别的地方寻找,也不必选择吃饭时间。

因此我们说“即”从字形上看,有临近、立刻和不延迟之意。成语“若即若离”,这里的“即”是靠近之意,因为吃饭就要靠近食物。柳宗元《童区寄传》曰:“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这里的“即”就是靠近之意,意思是“把捆在手上的绳子靠近炉火而烧断它。”

“即”字的金文左边有所简化,不过我们依然能看出食器的样子,像古食器豆的形状。右边的“人”变成了半立形。小篆的“即”变化较大,这更后来的汉字追求线条和简洁有关系,从此便很难看出人进食的样子。

“即”原始义是就食,不另外去准备,吃的就是已经摆放好的食物。后来,“即”字被引申为副词使用,为“马上”、“立刻”之意。我们常说的即日就是当日,即地就是当地,即兴发言就是不必准备,张口就来的临时性发言。成语中的“一触即发”、“闻过即喜”皆是马上、就之意。后来“即”字又引申出“就是”之意。

我们再说“既”字,与“即”构形上确实非常相像,二者都采用了食器和人的组合。下面我们看“既”的古文字字形:

甲骨文“既”

甲骨文“既”

金文“既”

篆书“既”

“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变化同“即”相似,同样是食器和人的形体发生了一些变化。“既”字甲骨文一边是一个高脚的食器,尖尖的部分是盛满食物的情形。

但是我们注意看人的状态,不论人和食器在左还是在右,人总是背向食物而跪坐的,而且还长大了嘴巴。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构形就告诉我们,这个人已经已经吃饱了,所以他不顾眼前的食物而回过头来。可能是告诉别人自己已经吃饱了,不需要再吃了,或许是表示吃完食物打了个饱嗝。

有人认为通过小篆右边的人形,更能看出该人掉头向后且打饱嗝的样子。

总之,“既”的本义是吃完的意思,并由此引申出“完”、“尽”的意思,后来又引申出“已经”之意,“既得利益”、“既往不咎”等词中的“既”就是已经之意。连词“既然”的“既”同样也包含“完”或者“已经”之意。比如“既来之,则安之”、“既生瑜,何生亮?”

“即”和“既”二字字形和读音相似,因此容易用错。但是,当我们明确了二者的原始义就会避免或者减少出现用错的情况。

从本源上讲,“即”就是靠近食物,所以词义引申为“走近”、“靠近”之意,后来又引申为“立刻”、“马上”和“就”“就是”之意。如即使、即刻、即时、即兴等。

“既”本义表示吃完或者吃完要走之意,引申为“尽”“完”和“已经”之意。例如,既然、既成、既得。

说完这两个字,我们再补充说一下另一个有大致造型的“卿”字,基于以上字形分析经验我们很容易知道“卿”字中间是一食器。那两边分别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先看看古文字形吧。

甲骨文“卿”

金文“卿”

篆书“卿”

这个字形很有意思,形如二人面对面而坐吃火锅的情形。该字也是会意字,两边面对面跪坐的就是两人,中间是一个食器,食器同样也是盛满了食物,二人正在享用美味。至篆书人站立了起来,中间的食器也发生了讹变,不再那么象形了。

因此“卿”的本义为宴请、聚餐之意,引申为“座上客”“共食同事”,后来就称其他诸侯国来本国做官之人为“客卿”。《史记·李斯列传》曰:“秦王拜斯为客卿”。再后来“卿”就被皆为官名,如汉以下设立六卿等等。


相关文章
地板选什么好
2025-01-24 02:12:17
什么叫衣柜
2025-01-24 02:10:49
工具板是什么
2025-01-24 02:07:08
音响为什么不响
2025-01-24 02:03:39
长细比是什么
2025-01-24 0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