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慈善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17:56: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而制定的法律。该法律于 2016年3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慈善法是我国慈善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其目的是明确慈善活动的范围与定义,规范慈善组织的资格与行为,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慈善募捐和慈善捐赠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信托制度,提出了政府促进慈善事业的措施,确立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

慈善法规定了慈善活动的定义,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其他符合本法规定的公益活动。

此外,慈善法还涉及以下方面:

慈善组织:

明确慈善组织的资格与行为,规范其设立、运营和监督。

慈善募捐:

规范慈善募捐活动,明确募捐主体、募捐方式、募捐程序等。

慈善捐赠:

规范慈善捐赠行为,保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明确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

慈善信托:

明确慈善信托的定义、设立和管理,鼓励和支持慈善信托的发展。

促进措施:

提出政府促进慈善事业的具体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

监督管理:

确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确保慈善活动的合法、自愿、诚信和非营利原则。

法律责任:

明确违反慈善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的种类和适用。

慈善法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苏州高新区困难家庭慈善医疗再救助项目启动申报
2025-04-15 20:52:00
沂水农商银行多措并举开展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2025-04-14 16:47:00
铅山健全民政服务网络体系利民惠民
2025-04-02 11:32:00
东部战区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组织“海峡雷霆-2025A”演练
2025-04-02 11:21:00
“中国独特的发展经验为伊朗提供借鉴” ——访《伊朗日报》前总编辑、政治分析家伊马德·阿卜谢纳斯
2025-04-02 10:34:00